马上登录,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光谷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月29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举行。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市政协主席杨智出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以及叶朝辉、桂建芳、钮新强、陈孝平、杨春和等两院院士,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会前,郭元强、程用文、胡立山、杨智会见参会的两院院士、特邀企业及部分在汉单位和高校院所负责人,向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和关心支持武汉创新发展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郭元强指出,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构建区域创新高地的重大布局,是赋予武汉的重大任务,是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去年以来,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基垒台、开局良好,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力,按照省委省政府摆设要求,牢记嘱托、担当任务,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加快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汉篇章。
郭元强强调,要扎实推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任务,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载体,更好统筹教诲、科技、人才资源,加大对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支持协作,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能攻关,打造前沿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世界级产业创新高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壮大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发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依托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打造内陆开放融合创新高地,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高地。
要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要争创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引进高端人才,着力作育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起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推进、市区联动落实保障机制,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和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强大合力。
郭元强强调,要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思维,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不断激发科技职员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积极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条件,让他们在武汉安心工作生活、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会上,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周凯,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洁,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华为技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先后作主题发言。副市长陈红辉就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和《2023 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安排》作说明。
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李义龙,省科技厅主要负责同道,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其他副市级、正厅级领导同道等参加会议。
更多阅读
院士、企业家: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成势见效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扛牢武汉担当
1月29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召开,部分在汉院士、特邀企业负责人、部分在汉单位和高校院所主要负责同道等参加会议并受邀发言。他们表示,要坚决扛牢科技自立自强政治责任,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助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势见效,为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
加强北斗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打造武汉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地
“我国卫星导航研究已经过跟跑、并跑迈入到领跑世界科技的新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在现场发言时表示,将加强北斗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汉落地转化,为武汉打造成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地和全国北斗产业发展高地作出贡献。
武汉大学作为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重要技能基地,在空天科技研究、尤其是北斗建设和应用中取得了先发优势,助力武汉入围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张平文表示,武汉大学对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交叉创新的链条,鼓励科研职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尤其在北斗时空基准与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5G/6G通信、脑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做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前沿研究。
为此,武汉大学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支持以北斗为代表的新技能在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不断迭代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
武汉有优势打造“世界光谷”创新策源地
“光电子信息是湖北武汉最有实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并形成优势的领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湖北光谷实验室主任尤政在现场发言时表示,武汉有优势打造“世界光谷”创新策源地。
发言中,尤政分析了武汉光电子技能发展优势和机遇。他指出,当前,光电子技能是实现信息产业“开道超车”的革命性技能,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新高地。颠末20多年的发展,“武汉·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尤政介绍,目前,武汉在产业领域集聚了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华星光电、联影医疗等一批龙头领军企业,已初步建成世界级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此外,在科技领域已建有7个国家级光电领域研究平台。
尤政认为,创建光电子国家实验室,将不断加强光电子技能战略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由“独树一帜”到“国际引领”,支撑“武汉·中国光谷”跨越式发展迈向“世界光谷”。他表示,未来,华科大将对准世界一流,创建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吸引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为把“武汉·中国光谷”建设成为“世界光谷”提供有力支撑。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
加快泰康科技与大健康总部建设
推动人才产业向武汉转移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抓住时代变局的大趋势,做好产业布局与转型。”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现场发言时表示。
陈东升介绍,大健康养老消费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泰康保险集团将充分发挥大健康服务企业的产业优势和保险资金优势,积极推动“双碳+科技”“健康+消费”两大新赛道在武汉的资本聚集、人才聚集、技能聚集和产业聚集。
“泰康保险集团将加快推动泰康科技与大健康总部的建设,推动产业人才向武汉转移,吸引全球的生命科学、健康养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资本、人才、技能和产业在武汉落地。”会上,陈东升透露,2021年,泰康保险集团与东湖新技能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一期投资额达150亿元;今年,又一重要项目即将落地。
陈东升说:“作为楚商协会会长,未来将带领集团充分发挥大健康服务企业优势,积极推动楚商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为湖北武汉打造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
产出一批重大成果
全力支持武汉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中科院武汉分院作为扎根武汉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始终将服务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任务职责。”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表示,过去一年来,中科院武汉分院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按照“一园一中心多节点”整体布局,全力支持武汉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袁志明介绍,过去一年,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由中科院相关单位牵头的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光谷科学岛,并完成可研报告;在重大创新平台方面,中科院在汉研究所实验室体系优化重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中科院武汉分院产出一批重大成果。例如,研制出稳定度达E—18量级的镱原子光钟,研发的空间冷原子干涉仪成功抵达中国空间站等等。
袁志明表示,新一年,中科院武汉分院将聚焦主责主业,强基础、抓攻关、聚人才、促改革,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武汉科技创新事业的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
努力抢占新一代信息技能发展制高点
“2022年,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14.87%,同比又提高1.25个百分点。”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在发言时,介绍了中国信科集团2022年的创新工作情况以及2023年的工作思路。
鲁国庆介绍,2022年,中国信科集团在人、财、物等方面向光通信技能和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倾斜,取得了一系列技能突破。
2023年,中国信科集团将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围绕芯片、模块等产业发展重点,引进一批“高、精、尖、缺”的关键核心人才;聚焦5G应用、6G、硅基光电子等领域,突出解决一系列技能短板和“卡脖子”等技能瓶颈题目;大力强化产业固链、补链、稳链、强链工作,带动上下游发展,助力武汉市构建创新能力强、经济附加值高、辐射集聚效应显著的高水平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中国信科集团将进一步扎根武汉,强化创新驱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大力度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鲁国庆说。
华为技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
继续积极在汉投入 为科技创新贡献“根”力量
“科技创新要向下扎到‘根’,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根技能和基础平台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和基石。”华为技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说,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根技能和基础平台,才能把科技创新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张顺茂介绍,华为公司立足光谷,围绕光材料、光芯片、光模块、光设备等基础技能和光通信、光传感、光显示、光辐射等应用技能持续加强投入;携手武汉打造全国领先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并在武汉参与建设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具有自主根技能的基础平台,助力武汉光谷、车谷、网谷科技创新发展。
“未来,华为公司将在武汉加强自主根技能人才培养。”张顺茂介绍,华为携手武汉云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建设武汉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根技能人才体系和实操基地。
张顺茂表示,华为公司将积极投入,与各方伙伴携手,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
勇担创新任务 聚力二次创业
奋力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表示,将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重点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把创新书写在发展的大旗上。”近年,经开区拿出30亿元支持创新发展,先后出台科创33条、人才强区黄金十条,让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2年,该区主要科创指标实现“三个翻番”,高新技能企业倍增至1000多家,“双创”孵化载体倍增至25家,技能条约成交额倍增至51.6亿元。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接下来,武汉经开区将百折不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力度、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营造全域创新生态。同时,每年拿出不低于20亿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大力实施“车谷英才计划”,加快建设“车谷资本岛”,设立10亿元科创人才基金、500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提高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发展能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刘子清表示,力争到2025年,实现高新技能产业增加值年增速达到15%,高新技能企业突破30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突破120家。
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洁:
实干笃行,奋楫争先,
努力当好科创中心建设先锋队
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洁表示,今年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担任务、挑重担、打头阵”的责任担当,“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意识,马不绝蹄推动东湖科学城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突出科学属性,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2023年,武汉东湖新技能开发区将争创1至2家国家实验室基地,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行2个、开工建设3个、立项实施2个,推动5家湖北实验室、5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实现高效运行。
突出产业支撑,将围绕产业链安全,推动特色产业基地与科创平台一体建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互动;突破发展三维存储、化合物半导体等前沿技能,加快建设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高出发点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
突出动能培育,按照“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努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环境,力争全年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过20%。
同时,东湖高新区还将积极抢抓武汉新城建设机遇,推动东湖科学城规划与武汉新城有序衔接,力争在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对外开放中汇聚更大创新合力。
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凯:
投资助力科技创新资本服务产业发展
“武投控积极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服务武汉产业发展。”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投控”)董事长周凯在现场发言中介绍,武投控是我市唯一一家国有资本产业投资运营专业化平台,也是市政府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受托管理机构,近年累计参与投资项目1230个,其中160家实现挂牌上市。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投资助力科技创新,资本服务产业发展。
周凯表示,聚焦重大项目招商,武投控将充分发挥“资本链+产业链”功能,以培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基金投资为抓手,推动重大招商项目落地;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武投控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武汉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加快驱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此前,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武投控引进首支国家级母基金——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落户武汉,带动基金投资规模28亿元,加快驱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2023年武汉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发布
1月29日下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召开。会上发布了《2023年武汉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聚焦“科创中心建设成势见效”“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生态加快优化”四大目标,围绕“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等九个方面列出22条具体任务。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