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万马战犹酣!长江日报记者拜望武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

见微知萌 发表于 2023-3-2 08: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俄罗斯 LLC Baxet
300 1

马上登录,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光谷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是武汉“项目投资攻坚年”,市发改委列出全市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年度投资超过460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成为武汉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键词。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深入全市各大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机械轰鸣、人头攒动的火热场面,感受建设者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干事劲头,重大项目展示出全市更加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高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是激发经济活力,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我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拔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压舱石”。分布武汉各区(开发区)的这些重大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它们涉及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等多个优势产业领域,正展现出武汉发展的强劲韧性与活力。
一群不断拼搏的人
高端新能源越野车“猛士”预计年内正式投产
项目经理连续2个多月待在工地攻坚
猛士科技工业园区。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从2022年2月正式破土动工,到2022年12月整体结构封顶。猛士科技工业园区跑出了建设加速度,项目工期相比行业普遍缩短近9个月。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猛士科技项目建设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厂房内部和园区基础设施施工正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内将正式投产,填补国产高端新能源越野车市场空白。该项目建设高效率的背后,有一群不断拼搏的人,这也是武汉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这一栋厂房就是猛士科技的总装车间,内部共分为两层,二层选用透明玻璃幕墙。当行驶在高架桥上时,厂房内的情况一览无余,这种设计布局在整个业内都非常少见。”14日上午8时刚过,猛士科技工业园内已经“热”起来了,叉车、铲车交替作业,工人们统一着装,在厂房内外部不同岗位上忙碌着。猛士科技项目经理聂继飞带着记者在园区内参观,边走边介绍。
连日阴雨,施工现场的路并不好走,没走几步,记者的裤腿和鞋子上已经沾满了泥巴。站在总装车间门口,聂继飞介绍,“目前车间内部还在进行装修、设备进场等工作,整体推进速度很快,为的就是尽早投入生产,抢先一步进入市场,占领先机”。
记者在厂房内注意到,和一般的汽车厂总装车间不同,猛士科技的总装车间内并未出现装配流水线,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主动化物料配送车,以及悬空安置的大型传输设备。车辆装配完毕后,将放置在厂房二层靠近玻璃幕墙的一侧,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一般而言,汽车厂的建设周期在23个月左右,猛士科技只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焊接、涂装、总装三大车间的建设工作。”在猛士科技生产负责人王进看来,项目之所以建得快,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人”的因素。“我们有一支非常顽强、拼搏的团队,不仅建设方如此,设计、管理、技术方的许多人甚至连续几个月都没苏息过,一直在项目上工作。”
聂继飞就是此中的一位代表,在去年的项目攻坚期,他就曾连续2个多月待在工地上。迎来项目收尾阶段,他更没有丝毫怠惰,住在近50公里外的光谷佛祖岭,依然每天8时左右就赶到了项目现场。园区里的每一处建设细节,他都了然于胸。
与传统的汽车厂或园区不同,猛士科技在建设过程中,提前布局了诸多具备体验感的项目设施。“在园区的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就想着要搞点不一样的东西。”聂继飞手指着园区内两处高高隆起的土坡向记者介绍,“这就是我们的特色之一,高还原度的越野体验。”记者远远看到,两处坡道全部都是泥土堆砌而成,且并不平整,坡度分别为30度和45度左右,对于一般的车辆而言,想要通过绝非易事。除此以外,园区内还特别规划了一块测试场地,模拟各种野外驾驶场景。
“这些场地是我们进行道路测试,调整、优化车辆参数的重要依据,未来还将开放给猛士的准客户来体验,打造成越野爱好者的打卡地。”王进介绍,根据规划,猛士科技将在今年内正式投产。
据悉,猛士科技核心技术均来源于东风自主研发,作为东风公司“科技跃迁”先锋队、主力军,是东风公司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
值得一提的是,猛士不仅填补了高端新能源越野车市场的空白,还进一步优化、丰富了武汉市新能源产业链。王进介绍,猛士科技有超过60%的配套在武汉市,主要位于武汉经开区。离猛士科技工业园不远,世界着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新建的工厂也已拔地而起。
洪山区“第一工园”今年有望与苏州联动
组建团队多次赴企业所在地上门服务
第一工园·武汉智联创星中心。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2月16日上午10时,洪山区青菱大道,第一工园——武汉智联创星中心副总经理王万震正在办公室和同事讨论修改最新的招商方案,今年预备“大干一场”。
据介绍,第一工园——武汉智联创星中心由江苏吴中团体投资建设,总规划约180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该项目是全市首个“承诺可开工”的试点项目。记者在园区内看到,目前一期项目已全部竣工,建筑整体呈黑白灰配色,具备苏式园林风格,目前已有2家企业在经营生产。
“园区已经与8家企业签约,有2家已经入驻办公,还有6家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王万震介绍,作为一家智力密集的综合型园区,第一工园主要定位于智能制造、物联网、光电子信息等产业。
记者在该园区内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看到,一共4层的办公楼不仅具备开展轻生产的条件,还可以同时进行研发、展示、办公。
“开年以来,我们时刻保持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为新一年招商工作摩拳擦掌。”王万震介绍,2022年底,有两家大型企业与园区达成搬迁入驻意向。今年一开年,园区组建团队,已多次奔赴企业所在地,对迁址、厂房设计、企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各项问题进行逐一核对,为企业顺利入驻提供全方位服务。
与此同时,王万震还计划发挥吴中团体在苏州地区的影响力,在今年上半年举办一场武汉—苏州定向招商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联系团体所在区域的上市企业、气力雄厚的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同时对接江苏湖北商会、苏州华科大校友会、苏州激光协会、华科大、湖工大等各类商会、协会、院校资源。通过多方联动,提高招商活动的针对性,推进更多项目在园区实际落地。”王万震说。
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后将提供500张床位
攒着劲把去年被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武汉吉年颐养中心项目夜晚灯火通明。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3月1日上午9时左右,江汉区发展大道与常飞街、常腾街交会处,几台挖掘机正在工地里作业,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全市社会福利设施项目,武汉吉年颐养中心的所在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穿戴整洁,进进出出,有序忙碌着。“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养老院包含500张床位。建成后,能有效提拔全区乃至全市数字化、智能化养老水平。”武汉吉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从去年7月正式开工以来,一直保持紧张有序的施工进度,目前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预计202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据介绍,武汉吉年颐养中心是一家智能化的绿色养老机构,整栋大楼建成后,将加入智慧化设计,打造成集生活照料、慢病管理、康复护理、膳食供应、家政服务等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项目建设保进度、保质量,离不开高效的建设管理团队。该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祁珑每天早上7点多准时到项目工地上,回顾总结前一天工作,统筹协调当天的施工内容,从不中断。“今年开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抢工期,大家干劲十足,都攒着劲要把去年被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大家也都时刻盯着施工质量,确保项目建得又快又好。”祁珑说。
据悉,吉年养老公司拥有18个社区网点,运营项目覆盖江汉区8个街道。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为了尽快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公司每周会到建设现场召开协调会,沟通解决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成立专班学习先辈城市、先辈养老企业的建设运营模式,及时更新理念,不断优化提拔养老服务水平。
一些正在不断超越的进度
科创中心主体结构施工比原计划提速半个月
武汉新城中心片区以超常规速度推进建设
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的科创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火热进行中。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年初,武汉聚焦“科创中心建设成势见效”,提出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力提速,推进东湖科学城核心区骨干路网成形、推进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科创地标整体亮相和科创功能全面搭建等目的。近日,记者拜望武汉新城重大项目现场。
春雨带着寒意,与气温形成光显对比的是武汉新城中心片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火热场景。
在位于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的科创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项目主塔楼施工已至10层,超500名工人正在现场忙碌,有的在进行钢筋加工,有的在进行吊装。自开工以来,该项目24小时不中断施工,就连春节期间每日也有人员值守巡查。
“项目建设者不断自我加压,我们合理安排、想尽办法,每一步都有提前考量,项目始终跑赢计划表”,湖北科投旗下光谷科学岛公司科创中心一期项目现场负责人彭飞介绍,通过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等多个单位联动,该项目组织可研报批、规划调整、现场施工同步进行,获批全省首张“建设工程综合许可证”,“一天都不多等”。去年“930”建设节点前,就实现了1号楼主楼冲出地平线,此后建设方合理编制施工计划,采取“两班倒”24小时施工、管理人员24小时轮值等,没落下一天。
记者在现场看到,还有人员在地面远程控制数十米高空的塔吊作业。彭飞介绍,这用到了5G通信等多信息融合远程控制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该项目注重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目前被授牌为“湖北省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融合试点项目”。
四周望去,科创中心毗邻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算中心“双中心”,已形成集聚。据了解,科创中心是东湖科学城核心区第一个重点落地综合体项目,包含装备研究、技术研发中心以及部分生活居住功能,一期明年上半年有望竣工,将承载大科学装置预研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平台等,未来将与周边这些重大创新平台连成一片,推进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科创地标整体亮相和科创功能全面搭建。
十分钟车程后,记者来到豹澥湖畔东湖科学城核心区腹地,沿途看到花瓣状的智慧路灯矗立,据介绍,交管照明管线已埋设,道路已被点亮。
一年来,东湖高新区在这片荒原蔓草之地上开建项目54个,完成投资逾百亿元,为武汉新城中心片区建设奠基基础。记者赶到岛内主干道——环岛西路看到,工人正在雨中作业,加紧绿化修剪。据介绍,超12公里的环岛路将在今年二季度全面完成沥青铺设,东湖科学城核心区“一纵两横一环”7条骨干道路联网成环。
在不远处的高新六路路口,园林师傅正在加紧栽种大型苗木,现场,混凝土路面已与科学岛东路、科学岛北路实现结构连通。据介绍,高新七路也已与鄂州连接段实现混凝土路面贯通,将为武汉新城打造“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带来空间布局上的通达。
“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加强与武汉新城规划衔接,推进东湖科学城核心区骨干路网成形,坚决把殷殷嘱托和战略部署变成武汉的生动实践”,湖北科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军介绍,朝饮晨露夜伴星,建设者们正集中力量攻破项目重难点,以超常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助力武汉新城中心片区建设,未来还将积极导入金融、科技、建设、产业等资源,为建设天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构筑坚实支撑、注入澎湃动能。
“一条龙”服务贯穿先辈制造业项目
电力装备企业马力全开上半年建成投产
福泰电力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已竣工。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在位于洪山区青菱都市产业园的福泰电力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基地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正为今年上半年正式建成投产奋力冲刺。
“项目是去年9月底正式开工,正按照预设时间节点高效推进,保证如期建成投产。”项目现场,福泰团体(湖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仕昊向记者介绍,作为去年武汉市首个正式办理的“承诺可开工”和首个“六证齐发”项目,福泰电力智能制造基地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配套服务响应快、力度大,为我们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系列问题”。
“早一天建成投产,企业各条线的生产经营才能进一步铺开,所以我们时刻都在拼进度,保质量,以总部项目顺利推进为整年开好局。”何仕昊说。
据介绍,福泰团体成立于1996年,目前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业务涉及电气测试设备研发制造、电力工程建设、能效诊断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充电桩建设及调试运维等领域,产品及服务已出口至十多个国家。
作为洪山区重点招引的先辈制造业项目,“一条龙”服务贯穿在福泰项目全过程。
“我们成立了项目包保专班,保障项目在招商、项目审批、开工建设、运营投产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响应、高效解决各类问题。”洪山区青菱街道区域发展办工作人员殷卓介绍,针对重点项目建设,专班需要时刻与发改、交管、城建、财政等各个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逐步发展,青菱都市产业园已吸引不少重大项目落地。“我们着力打造电建装备、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板块,目前起步良好,已初具规模。”殷卓说,园区已吸引了新程、浦项、美嘉、迈瑞等多家着名企业,目前还在与多家企业联系洽谈。
投资50亿元可提供超6000个就业岗位
欧派家居武汉基地预计9月试运行
欧派武汉项目建设现场。通讯员周钢 摄
记者在位于蔡甸区中德国际产业园的欧派家居智能智造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建设者们正在即将竣工的厂房车间内刮灰、搬运建筑材料,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
“目前进展顺利,预计今年9月试运行。”现场的项目建设负责人郭正茂信心满满。他说,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6亿元,可提供超6000个就业岗位。“一过完年,工人们还没完全返工,市、区发改部门就主动上门服务,项目上的问题基本做到了解决‘不过夜’。”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定位为欧派中部基地,总占地约72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
“未来,这里将成为欧派团体第二大生产基地,并采用业内领先的智能化制造设备,打造国内最先辈的、集智能化与数字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定制家居AI智能工厂集群。”郭正茂表示,武汉基地是欧派团体的重要布局,从去年3月份正式开工以来,一直保持高水平的推进速度。
目前,园区内7栋厂房的主体结构已经全部竣工,正处于内部施工阶段。在离厂房不远处的位置,则是一栋已建成的研发办公中心、多栋员工宿舍楼,以及一栋现代化的停车楼。“目前整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0亿元左右,正按照计划推进建设。”郭正茂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蔡甸中德国际产业园,一个智能家居产业集聚正悄然形成:格力、敏华、欧派3个50亿元级项目发挥产业引领示范效应,联动万居隆、超凡家居等家居企业,打造智能家居区域产业名片。
一批面向产业最前沿的项目
武汉华星光电扩产项目上半年或将量产
全球最大低温多晶硅工厂点亮车载显示屏
华星光电生产线扩产项目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显示产业基地的武汉市重点工程——投资达150亿元的武汉华星第6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项目现场,通过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显示,60余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已基本竣工,现场大型吊机正在进行设备吊装。
TCL华星相关人员介绍,“目前,装饰装修、厂房内部各项分项工程等正在收尾。我们正在加紧安装调试设备试产,瞄准今年上半年投产的目的全面冲刺!”
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以后,将在武汉华星光电现有5.5万片/月的基础上,新增加4.5万片/月的产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工厂地位。
作为国内第一条6代LTPS显示面板生产线,TCL华星t3项目拥有行业顶尖的核心设备,在高阶产品研发方面具备硬件基础优势。TCL华星新增投资150亿元对该项目建设扩产,该项目34天完成供地,实现拿地即开工,66天完成模组厂房封顶,68天完成综合动力站封顶,164天完成主厂房封顶,2022年7月完成首台主动化设备搬入,整体项目进度全面提前,已创造了当之无愧的新“光谷速度”。
在武汉华星光电的展厅,有一款横贯整个A柱曲面的车载显示屏被安装在模拟驾驶位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块完全无缝超薄一体式高度集合仪表盘、多媒体导航、中控以及副驾驶娱乐显示屏的曲面屏幕,相关人士介绍,这块屏幕还搭配了更省电的Mini LED背光技术,也打消了众多消费者“大屏是否更耗电?会不会淘汰行驶里程?”的疑虑。
据介绍,展厅中所展示的这款智能车载显示屏即为新项目所生产,产品已实现提前点亮,将率先应用于国内某着名车企品牌。而现有产线所生产的车载产品已供货国内外多个车企,市场占比不断提拔,车载显示正是扩产项目未来瞄准的产业赛道之一。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之一,TCL华星在全球拥有9条面板生产线、5个模组基地,投资金额超2600亿元,而武汉作为其天下中小尺寸研发生产基地,投资额和生产线皆占三成比例。
据悉,TCL华星在汉生产基地投资已达757亿元,此中,国内首条第6代LTPS(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线主要生产中高端手机产品和平板、笔电及车载产品,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主要生产1.36-15.6英寸高分辨率柔性AMOLED显示模组,而扩产项目拟采用VR技术、触摸屏技术(Touch Panel+主动笔技术)、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LTPO技术等,主要生产中小尺寸高附加值IT显示、车载显示、VR显示面板等产品,加速向价值链上游迈进,提高我国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扩产项目投产以后,TCL华星t3项目仍将保持全球最大LTPS(低温多晶硅)工厂的优势,并将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优势,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赶超世界先辈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武汉华星也将与TCL华星全球产线联动,利用多地资源提高产能灵活性,不断强化筑牢技术底座,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夯实产业转化及创新应用能力。
相关人士认为,对于武汉来说,该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实发挥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助推武汉成为国内技术最先辈、规模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提高对显示面板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能力。
华大智造智能制造研发基地项目全面开工
自主打造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制造基地
华大智造智能制造研发基地项目建设风起云涌。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围绕工期节点、关键领域开展劳动比赛,大伙都拉满弓、铆足劲,按生产节点完成任务。”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湖高新区光谷七路和神墩一路上的省重点工程——华大智造智能制造研发基地,只见安全员正在记录“安全班组”劳动比赛的日志,满满记了5本。
“5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黄土地”,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大智造智能制造研发基地项目负责人李浩介绍,市区全力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有服务专员全程代跑腿帮办相关手续,去年9月项目拿到施工许可证后,建设方就开始昼夜连续奋战,工地24小时不停工,在春节前就实现了3号楼封顶,“这栋楼未来将建设甲类厂房,生产与基因测序设备适配的试剂原材料,按照计划,今年上半年争取竣工,年内有望提前投产”。
李浩介绍,该项目投资12.64亿元,单体建筑包含超高层、生产厂房、物资储备库等。
记者看到,1号楼地下室区域已初具雏形,300多位工人正在进行脚手架及模板施工,“这里未来将矗立一座129米的塔楼,将整体拉高这一片区的‘天际线’,该楼将成为基地的研发及办公大楼,而距1号楼不远的2号楼将成为生活配套区,年内有望封顶”。
在李浩充满信心的形貌下,记者眼前浮现一幅图景:基因测序仪、测序仪配套试剂及芯片,正在这里被智能化生产,在高端智能化设备研究中心,研发人员正开展围绕生命“读写存”的生命科技数字化设备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毗邻光谷生物产业园,隔着高新大道能眺望到光谷地标“马蹄莲”。
李浩说,华大智造项目的建成,将推进国产基因测序仪的研发进程,打破基因测序领域的国际垄断,进一步带动测序仪相关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我国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战略新兴产业——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制造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满产
双向新风空调能“自主呼吸般”换气
TCL空调的主动化产线,工作人员调试设备。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2月28日,记者在位于东西湖区革新大道的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主动化两器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空调外机正缓缓进入装配区,车间内轰鸣声不断,8条生产线加足马力生产。
2021年末,TCL团体投资34.2亿元在东西湖区革新大道建设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11月底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达600万套。
“自2022年产业园投产以来,园区基本实现投产即满产,截至2月中旬,一季度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空调”)总经理助理吴均华介绍,目前TCL国内销售的空调产品80%都产自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
据介绍,该项目一期项目主动化率已达67%,并将向80%发起冲刺,今年该工厂还将启动申报“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在这里下线的TCL首创搭载可呼吸新风技术的双向新风空调,是突破了技术壁垒的产物,通过吸排组合,空调可在一送一排间展开循环,如同掌握了“自主呼吸般”换气的能力,特定技术还能使其实现4种新风净化模式,新风量提拔15%。这些都将在基地内华中地区最大的一站式空调检测实验室里得到检测。
吴均华介绍,今年园区将与在汉高校开展视觉检测项目合作,计划用工业照相机和AI技术取代人工检测,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计划今年启动二期建设,打造配套产业园,后续将建设三期商用空调生产基地。”生产的热度进一步增添TCL空调“加码”武汉的信心。吴均华十分看好武汉的优势,“三期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750万套,助力当地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统筹:郑汝可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吴曈 通讯员周钢 易慧楠 田梦洁 梁力 刘迅 常怡 喻晓岚 麦丝绮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光谷通·版权声明
1、本帖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网站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光谷通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光谷通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平台,但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以核实,并作出隐藏、删除等处理; 7、光谷通管理员和版主有权在不事先通知发贴者的情况下删除本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马蹄莲 来自 俄罗斯 LLC Baxet
2023-3-2 10:18: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2-2024, 微网科技.    Powered by Discuz! X3.5    鄂ICP备12013467号-10|网站地图|Sitemap

GMT+8, 2024-11-28 14:36 , Processed in 0.581259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