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谷 发表于 2023-4-25 18:51:21

湖北三大机制为三大都市圈发展“加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RsYwDo6pczWY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479607&x-signature=NpmpF6RnliZRqkjWg5QbOiKKeuo%3D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4月25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湖北建立高层级决策协调机制、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和创新性协同发展机制等三大机制,推动三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武汉都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襄阳经济总量力争2025年达到8000亿元,宜荆荆都市圈奋进“所有乡镇30分钟上高速”。
三大机制统筹三大都市圈发展
发布会介绍,湖北省委、省政府建立了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在决策层,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三大都市圈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
在协调层,领导小组下设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襄阳都市圈3个专项协调机制,分别由省长、省委副书记和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担任召集人,推动各自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在执行层,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研究推动三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实干之要,重在落实。湖北以《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蓝本,编制完成《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武汉新城规划》。
湖北对三大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2023年三大都市圈共确立了520项年度重点工作。坚持定期调度,对年度重点工作,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调度一次,3个专项协调机制每季度督办一次,省领导小组每半年研究一次,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创新性协同发展机制方面,武汉新城横跨武汉、鄂州两市,是三大都市圈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湖北省创新性提出“省建设指挥部 武汉新城用地和规划委员会”的管理体制。省建设指挥部由常务副省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省长、武汉市长、鄂州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省发改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10家单元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从省级层面协调武鄂两地、省有关单元共同推进武汉新城建设中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和重点事项的落实。
武汉新城用地和规划委员会由分管副省长兼任主任,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任副主任,同时设1名专职副主任,委员由相关领域专家担任,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决策、指导、协调、监督武汉新城各项规划的落实。
武汉都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
发布会介绍,武汉都市圈将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加快打通城市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发展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打造“1小时通勤圈”。
打通对外交通“自动脉”,建设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直联快联通道,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推进沿江高铁、武汉枢纽直通线等高铁项目,加快构建“超米字型”高铁网;提拔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欧班列(武汉)运营能级,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据介绍,花湖机场是都市圈发展的大引擎、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从花湖机场出发,1.5小时飞行圈可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与天河机场联动发展,将形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畅达世界的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实现“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
武汉新城建设方面,规划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00-220万人,建设成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成为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支撑长江中游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极核。
武汉市将以交通互联促进区域协同,谋划推进武汉枢纽直通线东延工程、武汉新城站等高铁项目,加快建设“鱼型”区域高速轨道系统和“七横七纵”骨架路网系统,谋划推动市域(郊)铁路建设,协同推进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联动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
加快推进“七横七纵”骨架路网建设,尽快开通光谷空轨一期、地铁19号线一期,提高城际快速通达能力。加快推进供水、排水、污水、电网等市政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东湖科学城中心医院、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光谷第四十一小学等一批民生项目,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2025年襄阳经济总量力争达到8000亿元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发布会介绍,到2025年,襄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5%,经济总量力争达到80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到2035年,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迈入Ⅰ型大城市行列。
力争到2025年,襄阳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90万,到2035年建成300平方公里、300万人口的现代都市。其中,关键是加快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目前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1075亿元,今年拟新开工项目19个、总投资582.9亿元。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方面,襄阳将美满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其中,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质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利用、消费电子六大优势产业为引领,2025年力争建成万亿工业强市。加强襄阳高新区创新驱动核、高新科技城、东津科学城、尹集大学城“一核三城”建设,建好用好湖北隆中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目突破14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与物流枢纽方面,“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铁、水、公、空交通项目200个,总投资1910亿元。
“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铁、水、公、空交通项目200个,总投资1910亿元。
宜荆荆都市圈力争“所有乡镇30分钟上高速”
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范围包括,宜昌市辖区、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和秭归,荆州市辖区、松滋、公安、江陵和荆门市全域,面积3.26万平方公里。2022年,都市圈常住人口约890万、占全省15.2%,GDP总量1.08万亿、占全省17.3%。
宜荆荆都市圈紧扼长江咽喉,肩挑武汉和成渝两大都市(经济)圈。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省区位优势最明显、人口资源承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牢的区域之一,具备“千万级人口、万亿级GDP、70%城镇化率”的潜力。
发布会介绍,宜荆荆都市圈将加快实施沿江高铁、荆荆高铁、呼南高铁、当枝松高速等项目,力争早日实现“中心城市30分钟轨道通达”“毗邻县市1小时内高速通达”和“所有乡镇30分钟上高速”目标。
产业合作方面,着力培育国家级“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共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和“宜荆荆”科创大走廊。目前,已成立了“当枝松宜”百强县市协同发展联盟,松宜协同发展树模园在前期1000亩“飞地试验区”基础上,又启动了投资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建设。
城镇化发展方面,规划到2027年,都市圈常住人口940万,其中三地市辖区人口450万,“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宜都、枝江进入全国千亿50强,当阳、松滋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发布会介绍,宜荆荆都市圈将打造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溢劳动人口回流的重要平台,重点打造七个关键节点,包括宜昌东部未来城、宜昌高铁新城、荆州关沮新城、荆州经开区·临港经济区、荆州高新区·高铁创新城、荆门高新区、荆门漳河新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出色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三大机制为三大都市圈发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