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5个新城区分属江北和江南,各区的防汛重点有何差别呢?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武汉江北汇入长江的河流许多,而江南根本没有,这也就代表武汉江南和江北防汛抗洪的重点是不雷同的。武汉江北中,汇入长江比力大的河流就有流经新洲的倒水、黄陂的滠水、黄陂东西湖的府河、汉口和汉阳的汉水、汉南、蔡甸和经开的通顺河等,还有和长江相连的湖泊,比如武湖、太子湖等。
至于江南地域,在卫星舆图上找了半天,才找出几条通往长江的沟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6224aaab3e24bb2b74b373f9dd1343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966178&x-signature=SRlFGWz2Ov6zTMau4zgNDcu%2BgiM%3D
江北,防汛要面临3个困难,一个是河流上游来水,二是长江水倒灌,三则是境内湖泊内涝,相对而言,江南就要好一点,看好长江大堤和湖泊内涝即可。
黄陂除要防3条河外(长江、府河、滠水),还须要防后湖、武湖,童家湖等湖泊内涝(这些湖都承接黄陂下大雨的雨水),更还要监控黄陂北部的几座建在滠水和界河水系上的水库(比如夏家寺、梅院水库等)。
东西湖相对黄陂来说好一点,只防两河一湖即可(汉水、府河和金银湖,湖泊靠巨大的泵站往汉水里抽)。
幸亏东西湖、蔡甸和黄陂的水利办法齐备,都沿河构筑了能反抗31米以上大水的大堤,只要大堤不出题目,3个区被淹的大概性根本没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855748b512d4c839fe5b10ecf86356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966178&x-signature=DQr6KSNM7mTWe8EgifqvDWF53aw%3D东西湖大堤
下面让我们盘货下近40年来武汉郊区各地区重要水患环境吧
所谓水患,重要就两种,一个是河流的大水上涨导致的受淹(上游来水和下游顶托共同作用),另一个就是暴雨导致的内涝,下面各区的水患只从1980年统计到2004年。
1、新洲区。
[*]1980年7至8月下了3次大雨,共降雨1087.5毫米,导致山洪下泄,湖水猛涨,江汛上升;
[*]1983年6月至7月,一连特大暴雨,雨量最大处478.4毫米,举水、倒水、沙河上游各水库相继溢洪。上游洪峰冲击,下游江水顶托,境内河堤、围堤溃口;
[*]1991年和1997年,都是下暴雨导致水患;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特大大水,境内发生特大洪涝灾难。
2、黄陂区
[*]1980年以来,洪涝灾难较为严重的年份是:1980年、1983年、1986年、1991年、1996年和1998年,尤以1998年最为严重。1998年洪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丧失,还造成了人员殒命,童家湖堤在29米水位浸泡了30天,所幸抗住了,只有滠水西堤前川冷垸段发生了管涌和漏水现场
3、东西湖区
东西湖为什么是泄洪区?是因为其阵势较低,东西湖地面高程都在26米以上(以吴淞高程计量,和武汉关水位计量方式一样,代表武汉关水位如果凌驾26米的话,东西湖大部分地方就在江水以下了)。
自东西湖大堤建成后,大水对东西湖的威胁已经很小了,但也故意外发生。
[*]1996年3月18日,府河东山闸外水位29.50米,闸内水位29.36米。破晓2点15分,围堤外的东风垸堤溃口,造成直接经济丧失2000多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1998年8月8日,府河水位涨至29.64米,东风垸大堤再次溃口。
[*]东西湖区的涝灾重要是突降暴雨不能及时排挤而引起的,1982、1991年的大雨最严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0984ff2f670742c8af52714c74d1d18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966178&x-signature=ca%2Bbg%2BkAzeUFopPMS1iOxfphCsY%3D长江大堤
4、蔡甸
蔡甸地区内河流和湖泊浩繁,长江、汉水、通顺河等,还有36个巨细湖泊,向来防汛抗洪任务非常重,每年7—9月易发生洪涝。
[*]洪涝灾难的年份有1980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至1999年等13年。
5、江夏区
1980-2004年,25年间,江夏发生巨细水患10次。
[*]1980、1983年、1988年、1991年、1996年、1998年、2004年都是暴雨造成内涝
[*]1998年7月15日,则是由于江水敏捷上涨,致使金口街沿江垸、凉亭垸先后进水,受灾群众1100多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8b1e8a6a49b4842812faf18f281aba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966178&x-signature=l7VqWJrMsw9vsc0AfYTNK2gbo08%3D长江大堤
综述:
武汉这五个外围新城区中,着实隔不了两年就要搞下防汛,但只要不是长江发大大水都影响不大,多是局部性暴雨引起的内涝(黄陂和新洲偶然山洪),来的快去的也快。但由于各地地理条件的差别,水患还是有些许差别的,详细分析如下:
[*]湖泊最多的区是江夏区,1980年还有巨细湖泊108个,加上江河,水面面积占江夏总面积的1/4,由于湖泊多,江夏已往40年所受的水患多是局部性的,多发生在平原地域,短时间内暴雨造成内涝
[*]河流最多的城区是黄陂和蔡甸,黄陂有长江、府河、滠水河、界河、流入北湖的4条河流等。蔡甸有长江、汉水、通顺河(东荆河)、黄丝河、新民河、侏儒河、索河河和汉阳河等。蔡甸的水患多是暴雨和长江汉水水位顶托,造成内涝外洪,黄陂区的话,河流上游都修有大型水库,府河、界河和滠水上游来的大水压力很轻,水患重要是湖泊过少而导致的暴雨内涝。
[*]东西湖的西湖被填平了,如今只剩下一个东湖(金银湖)和杜公湖,水患重要也是内涝导致;
近40年所受到的水患中,大部分都是内涝导致,雨下大了,排不出去,湖泊和池塘的大幅淘汰是导致各区承载暴雨的能力越来越低的重要缘故因由。
以黄陂为例,解放前湖泊面积还有266平方公里,占黄陂总面积的1/9,到80年代后,其中的201平方公里水面消失了,如果这些湖泊还存在,大部分雨水都能被湖泊吸取,天然水患的陵犯会低许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d7addd5176343b6ba15f867c15ecf4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966178&x-signature=o%2BeelH%2F%2BtiPCaNFUAP2MXVonfJQ%3D黄陂后湖斜阳
各位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汉南不是郊区吗?怎么不说 河最多的是新洲,新洲一个倒水河就是你黄陂府河加聂水。 新洲区的河,长江、沙河(源于麻城团风)、举水(源于麻城)、倒水(源于红安)、长河(联通武湖);新洲比较大的湖:涨渡湖、柴泊湖、武湖;新洲大中型库:道观河水库、少潭河水库、孔子河水库 少了东西湖辛安渡东山的沦河 汉南现在是主城区 看来你找得不仔细,江南有一条金水河,金口那边入江的,入江的闸口-金水闸 东西湖的西湖去哪里了??现在具体位置在哪里? 汉南享中心城区待遇 汉南区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