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圈到都市圈 武汉获批全国第七个国际级都市圈的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红霞 实习生冯晶琳 田舒琪 武汉报道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湖北省发改委获悉,《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武汉都市圈成为全国第七个、中部第二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从“武汉城市群”到“武汉都市圈”,概念变动的背后蕴含着城市建立思路的迭代。12月13日,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都市圈是城市圈的精华版,表现了从“广种薄收”、大面积平推到集中培育、重点发展的思路转变。
目前,经过武汉城市圈十余年的建立发展,给武汉积淀了跃升都市圈的底子。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指出,当下,武汉都市圈在产业底子、融合底子和制度建立方面积累了较多资源。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四城以其产业与交通优势,将成为推动武汉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核心。
而基于都市圈发展状况的判断尺度、以及上述四个城市发展水平的较大差距,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进一步表示,底子办法的“硬联通”、无缝衔接是武汉都市圈第一着重的发展任务。
“广种薄收”到集中培育
此次《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获批,意味着“武汉城市圈”的概念成为历史。早在2007年末,国家发改委便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爱型社会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包含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的城市群,是中部最大的城市组团,半径约为150公里,面积5.78万平方公里。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行方案》对外首度提出“武汉都市圈”的概念,要求加快武汉与鄂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等同城化进程,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编制出台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今年6月,湖北省召开第12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湖北省要建立武汉都市圈,以“武鄂黄黄”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属于城市群,发展的主旋律是一体化。”秦尊文表示,一体化的城市在分工布局上相互配合,城市之间的距离可能较远。都市圈发展的主旋律则是同城化,更强调物理空间的接近性。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当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若以市域铁路平均1小时100公里来测算,都市圈的面积不超过3万平方公里,武汉城市圈的建立范围过大。
“而武汉都市圈是对照国家对都市圈的要求,在更浓缩的范围中形成城市的要素配置、产业布局、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共享,进一步浓缩成一个更紧密的具有衔接效应的引领示范区。”邹薇指出。
同时,王磊还表示,“从城市圈到都市圈的转变是为了见实效,制止出现过去建立城市群时铺摊子导致协调难度大,甚至流于形式、喊口号的情况。”
为什么是“武鄂黄黄”
2022年9月,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指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的战略决策是基于武鄂黄黄发展优势提出的务实之策。
产业与交通优势是这一战略决策的底子。根据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发布的《2021武汉城市圈城市融合指数评估报告》,八市融合指数综合排名呈现“东强西弱”的局面,位于武汉东部的鄂州、黄石、黄冈名列前茅。同时,黄冈的交通互联互通指数占据首位,鄂州、黄石与武汉的产业协同发展最好。
邹薇则进一步指出,东湖高新区的“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具有将产业附属环节向东部配置的动因。“鄂州花湖机场的正式投入运营能够放大武汉东部的衔接效应。”
今年7月,作为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的湖北鄂州花湖机场正式通航。秦尊文认为,鄂州花湖机场将会吸引全国多个物流中心入驻。同时,“湖北省正在规划建立武汉航空都市圈,助力大宗高附加值产品走出去。”
在都市圈发展底子方面,除了武汉城市圈奠定的优势,王磊认为,“武汉都市圈地处全国经济地理中心,要素融通效果好。”秦尊文还指出,“武汉都市圈的获批,对带动省级都市圈建立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三个都市圈相互协作,以大带小,最终实现三圈共同发展。”
目前湖北省通过三大都市圈带动“同心圆”的三大城市群,已经实现了省域范围的城市群规划全覆盖。其中有刚刚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武汉都市圈,还有两大省级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后两者正在模仿武汉都市圈的建立机制,发挥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和周边城市联通。目前,宜荆荆都市圈已经实现了城市间通达性的提高,依靠建立高新区、新区,将彼此建成区距离发展到不到90公里。
此外,在产业集群上,宜荆荆地区发展了磷化工特色产业,襄十随都市圈以汽车产业为主导,错位分工。
着重底子办法的“硬联通”
为推进武汉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武汉都市圈规划建立基本要求》提出“一枢纽、四中心”的发展目标,目标将武汉都市圈建立成为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性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这一发展目标是将武汉自身的优势扩大至都市圈的范围,好比武汉本身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武汉都市圈在此底子上建立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促进武汉都市圈的功能提升。”秦尊文表示。
目前,24个GDP超过万亿的城市都在一定程度上以城市为中心,发展周边卫星城市构成都市圈。王磊指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7个都市圈,除了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其余都市圈都在中西部地区,可以看出国家意图加快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对比其他都市圈,武汉都市圈主体单元较多,例如中部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有三个城市,武汉都市圈有四个城市,且四个城市发展水平差距大,因此建立都市圈的挑衅也更艰巨。
判断都市圈发展状况的尺度有四个:一是底子办法的互联互通;二是产业分工协作好,城市之间错位发展;三是民生保障水平差别小;四是生态环保尺度同等。
基于上述尺度,王磊认为,“未来武汉都市圈第一着重底子办法的‘硬联通’,做到无缝衔接,为要素流动、产业发展服务。其次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武鄂黄黄的产业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协同。同时,着力推进武汉市和其他三市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外,武汉都市圈可以补足外贸领域的短板,发展更高水平的外向型经济。秦尊文认为,湖北省的建造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领先的,湖北桥梁、铁路、水电站工程建立水平世界领先,未来可以通过建造业促进武汉都市圈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